架设在专业里的党课——桥梁里的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05-2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学史崇德,就是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汇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5月19日,土木工程学院在铁道校区立志厅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暨毕业生党员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旭辉教授以“学史崇德”为引,作了“桥梁里的‘红色’基因”报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毕业生党员、教工机关党支部、教工材料党支部、教工高铁党支部、教工道路党支部及学生第三党支部、研桥梁第三、第四党支部近400名师生党员到课聆听。
何旭辉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将百年党史的滋养转化为不变的政治本色、奋斗的行动自觉。他从百年党史征程中,梳理绘制与我党历史发展休戚相关的七座桥梁:惠同廊桥、于都浮桥、迎红桥、泸定桥、钱塘江大桥、天津金汤桥、武汉长江大桥。
何旭辉以时间为轴,深刻解读了蕴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中的桥梁里的“红色”基因密码,挖掘阐释了每一座桥梁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并以七座红桥为引,作了一场关于桥梁的科普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1917年暑假,毛泽东游学宁乡途中,在惠同廊桥茶亭小憩,与何叔衡畅谈理想,共同探求革命真理。一时诗兴大发,举杯对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10年后,1927年,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时来到沙田,在廊桥茶亭内与百姓亲切交谈,听取了当地群众的心声,为写《农民考察运动报告》收集了资料。廊桥虽小,但它提供的休憩驻足之地为早期共产党人探求革命真理提供了场所,更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屑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长起来的,一座座桥梁诉说着党史百年峥嵘岁月,有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有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低潮中艰难奋起,有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有的见证中国共产党人的视死如归,有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艰难曲折中逐渐走向胜利的会师,有的更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让天堑变通途的繁荣昌盛。
一个个故事就是一段段历史,一段段历史更是串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何旭辉在党课中结合自身经历深情寄语青年师生,要抓住时代机遇,打牢专业基础,树立远大理想,从党的历史中不断汲取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土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