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最新公告

学术报告:长钝体结构绕流特征和流固耦合机制研究

时间:2025-03-26 09:15   点击:   打印

报告题目:长钝体结构绕流特征和流固耦合机制研究
   人:张占彪
    人:李欢  副教授
       间:2025年3月29日(周六)8:30-18:00
       点: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高铁中心6号楼211会议室

报告简介

大跨桥梁的刚度小、阻尼比低,在常遇风速下可能发生大幅涡激振动现象,不仅威胁结构和行车的安全,还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气流流过主梁时产生的周期性旋涡脱落是主梁出现涡振的诱因,而主梁涡振过程中的流固耦合相互作用是维持稳幅振动的内在驱动。因此,深入理解主梁绕流场的旋涡脱落规律和涡振过程的流固耦合机制,是开展涡振响应和控制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报告聚焦于团队近年在长钝体结构绕流场特征和流固耦合机制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大涡模拟探索矩形柱静态绕流场的精细模拟方法,确定了兼顾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建模参数;其次,采用动态模态分解技术,提取了不同宽高比下矩形柱绕流场中对应整体旋涡脱落的流动模态,揭示了前、尾缘旋涡相互干涉形式、St数随宽高比呈台阶状增长的根本原因、以及尾涡对整体旋涡脱落频率的调制机制;最后,提出了流固耦合一体化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涡振锁定区间内结构表面风压和气动力的空间分布、频谱和展向相关性特征,揭示了由振动引起的旋涡和由剪切层不稳定引起的旋涡之间的协同脱落机制和涡振驱动机理。

报告人简介

张占彪,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黄山学者”学术骨干。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师从许福友教授,期间在美国圣母大学Ahsan Kareem院士团队联合培养一年,主要从事大跨桥梁风致响应精细化模拟方法、风致灾变机理及振动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和面上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在JFM,JWEIA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JFM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特别奖学金等。